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全本小说网 -> 全本历史小说 -> 寒门枭士

第八百七十六章 三个半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一秒记住,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自从种师道不幸病逝后,知政堂空出了左相之位,这个相位被众多大臣虎视眈眈,目前有争夺潜力的大臣包括礼部尚书范宗尹枢密同知李回中书侍郎朱胜非,吏部尚书黄潜善户部侍郎汪伯彦太常卿杜充等等。

    不过天子赵构却迟迟没有任命新的左相,使朝廷内部分猜测纷纷,几个竞争对手也暗中较力,想法设法拖对手的后腿。

    之前赵构托吕颐浩征求了李延庆的意见,但李延庆没有对此明确表态,随着朝廷渐渐步入正轨,李延庆对朝廷的影响力也渐渐减弱,这个时候,李延庆知道关于相国的任何表态都会为自己在朝廷中树立政敌。

    不过金兵来势汹汹的进攻极大地分散了朝廷和百姓们注意力,天子赵构的心思也完全被即将燃起的战火占据,每天都在紧张地询问各地战备情况,似乎已经遗忘了任命左相国之事。

    这天傍晚,礼部尚书范宗尹的府宅前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他上前向门房躬身行礼道:请禀报范尚书,就说故人秦桧求见!

    门房见他虽然衣衫破烂,但知书达理,气质颇为儒雅,但也不敢轻视,连忙道:你稍等片刻,我去禀报管家。

    门房匆匆去了,不多时,一名少年男子迎了出来,此人是范宗尹的长子范庆,才十四岁,年初刚进太学读书,秦桧曾出任太学学正,范庆当然知道他是朝廷的御史中丞,被金兵掳走。

    范庆惊讶望着秦桧,秦中丞怎么变成这般落魄?

    哎!一言难尽,请问令尊可在?

    我父亲在,请秦舍人先随我去沐浴更衣。

    半个时辰后,秦桧沐浴后换了一身新衣,又吃了一顿饱饭,这才跟随范庆来到书房。

    请中丞稍等片刻,我进去禀报父亲。

    范庆走进书房去禀报,秦桧心中有点忐忑不安,毕竟他的理由不太充分,现在就看范宗尹能不能帮助自己,范宗尹是秦桧的同窗好友,秦桧在前年出任御史中丞时,范宗尹出任侍御史,是秦桧下级。

    但靖康之乱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范宗尹因和康王赵构私交极好,而深得赵构的信赖和重用,南渡后连升四级,从六品的侍御史升为二品的礼部尚书,甚至比李延庆的升官速度还快,和王黼有得一拼。

    现在作为老上级,秦桧不得不放下架子,来求自己从前的下属。

    片刻,范庆出来道:秦中丞,请进吧!

    秦桧走进了书房,范宗尹笑呵呵迎了上来,握住秦桧的手关切问道:会之,你怎么会在临安?

    秦桧叹口气说:这次金兵攻打中原,我被强征到完颜宗望的大帐做文书,我被派去卫州黎阳清点粮草,半路上找机会逃出来,一路逃过黄河,要饭才来到临安。

    原来如此,不过秦兄去卫州,难道没有金兵跟随吗?

    当然有,是监视我的四名金兵,我夜里趁他们熟睡时逃出,幸亏黎阳离黄河很近,否则我真逃不过黄河。

    原来如此!

    范宗尹请秦桧坐下,又让丫鬟上了茶,他喝了一口热茶道:不知秦兄以后有什么打算?

    我暂时还没有打算,原本是想回家去探望妻子,但因为身负重任,所以先赶来临安来面见天子。

    秦兄身负什么重任?

    秦桧压低声音道:是太上皇给官家的一封亲笔手谕,我一直藏在身边,我太上皇的嘱托,这次一定要见到官家!

    说着,秦桧取消腰带,放在桌上道:手谕就藏在腰带中!

    .........

    皇宫北望阁内,赵构颤抖着手打开了父皇的手谕,父皇的手谕中正式承认他登基为帝,这个手谕非常寻常,对于任何一个皇帝而言,即位是否正统关系到他的帝位的稳定,对赵构也不例外,虽然赵构登基得到太后的认可和百官拥戴,但他还缺乏一个传承,他的父亲太上皇并没有认可他,他的皇兄也没有正式退位,赵构没有经历过储君一贯,在某种形式上,他的登基并不十分合法。

    如果严格计较起来,他现在应该属于摄政王性质,皇兄尚未退位,他只是代皇兄暂理天下事。

    这个时候秦桧拿来了父皇同意他登基的手谕,这无疑就是承认他登基的合法性,对赵构至关重要,所以赵构激动得双手发抖,有了这份手谕,他就可以安心坐皇帝位了。

    父皇现在情况如何?赵构又问秦桧道。

    秦桧跪下含泪道:太上皇住的是马夫的院子,微臣的职责是伺候东宁宫马夫,给他们倒屎倒尿,同时还清扫马厩,最初金人是打算让太上皇喂马,臣等坚决反对,宁愿所有的事情都接下来,也不能让太上皇受此屈辱,后来金人改变主意,便把太上皇软禁在马夫的院子里,不准出门一步,只有臣等偶然去看看太上皇,陪他说说话。

    旁边几个大臣都听得面面相觑,太上皇会有这样惨吗?

    赵构却泪如雨下,掩面痛哭道:只恨朕不能以身代父皇受苦,朕痛彻心扉也!

    众臣连忙劝道:陛下保住了大宋社稷,这对太上皇也是最大的安慰,只要陛下励精图治,早日击败金兵,便能迎太上皇归朝。

    众人纷纷相劝,但赵构还是心如刀割,痛哭不止,几名重臣都恨恨瞪了秦桧一眼,这个混蛋说这些话做什么?

    这时,范致虚冷冷问道:不知秦中丞是怎么回来的?

    秦桧连忙又将他半路逃脱的故事说了一遍,文官或许不是很了解,但高深在军中呆过,他觉得这里有点蹊跷,首先,黄河北岸金兵巡哨密布,防御森严,如果秦桧能逃过金兵巡哨不控,那宋军斥候岂不是能更轻而易举地突破封锁吗?其次,在黄河冰面上走过,如果没有特殊防寒保护,那可是要冻死人的,秦桧又是怎么过的黄河冰面?

    高深听出了破绽,便问道:秦中丞能不能再详细说一说,我们想了解一下细节。

    秦桧心中暗暗叫苦,他知道自己要被戳穿了,这时,赵构摆摆手,你们不要为难秦中丞了,他能带回父皇的手谕,就是立下大功,朕相信秦中丞心系大宋,绝不愿为胡虏卖命!

    秦桧感激万分,含泪磕头道:陛下英明,若臣投降了金国,就不会受那么多苦,尊严遭受践踏。

    赵构点点头,对众人道:各位爱卿都退下吧!朕想和秦中丞再单独聊一聊,了解一下父皇的情况。

    众人行一礼,纷纷退下去了,赵构又仔细询问了父皇和皇兄的情况,尤其当他听说父皇蹲在墙角看蚂蚁打架为乐,他便忍不住再次潸然泪下。

    秦爱卿对金国情况比较了解,你不妨说说看,金人最怕我大宋哪些人?

    秦桧想了想道:微臣听完颜宗望说过,金人最怕大宋的三个半人,第一个当然是陛下,陛下绝不妥协,率领天下军民抗金,使大宋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金国最怕之人,非陛下莫属。

    赵构脸上露出会心的笑意,保卫大宋社稷是朕的职责,不过能让金人害怕,也足以让朕欣慰,不知其他两个半人是谁?

    第二个便是李太保,金兵几次大败都是折在李太保手中,他们从骨子深恨李太保,同时也十分畏惧他,第三个便是种师道,种师道经验丰富,在军中威望极好,有他坐镇宋军,宋军军心不乱,种相公不幸病逝,金人额手相庆,另外半个便是杜充。

    杜充?

    赵构一怔,怎么会是他?

    微臣也不太清楚,是完颜宗望亲自对微臣所言,应该是杜充在河北为官多年,在河北官场威望很高,金人应该是有点担心杜充影响河北官场,引起河北后方不稳,所以完颜宗望很怕他出现在前线。

    居然还有这种事情?赵构着实感到十分疑惑。

    微臣只是随口说说,不能影响陛下的决策,请陛下不要把微臣的话放在心上。

    朕当然明白!

    赵构笑着点点头,秦爱卿先回去和家人团聚,再把身体养好,朕以后会好好重用。

    秦桧感激涕零,陛下厚恩,微臣感激不尽!

    秦桧告辞走了,赵构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还在想杜充之事,赵构知道秦桧说得不错,杜充确实在河北官场人脉很深,当初他任命杜充为开封府尹京西两路安抚使,就是看中了杜充在河北的影响力,只是杜充和宗泽矛盾很深,自己为了不影响抗金大局才把他调回临安。

    现在看来,把杜充调回来其实并不明智,宗泽掌管军事不错,但政治上较弱,如果宗泽和杜充能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倒真的能从军事上和政治上打击金人。

    这就需要自己给两人划定明确的权力界线,使两人互不干扰,这样,两人就不会再发生矛盾。

    赵构想把杜充调出临安其实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左相之争,赵构已经想好让吕颐浩为左相,范宗尹入知政堂为副相,这是赵构认为最好的方案。

    但问题是范宗尹只有三十岁,宣和三年才中进士,资历太浅,别人倒没有提出这个问题,可杜充就是抓住这一点不放,让赵构十分被动,如果把杜充调走,就给范宗尹入相扫清了障碍。

    沉思良久,赵构决定还是要和杜充好好谈一谈,即使不调回开封府,但也要把杜充调离临安,赵构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杜充在左相的争夺中率先出局。

加入书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